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广州多得医疗设备服务有限公司

医疗维修培训、内窥镜维修、B超维修、B超探头、监护仪维修、呼吸机维修、医疗维修...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怎样选择最佳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?(上)
新闻中心
医院怎样选择最佳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?(上)
发布时间:2015-12-21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8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2015.12.15  广州多得 孟建昇 

    11月18日在“广州多得”官微上发布了《医院医疗设备整体托管模式开启了》一文,引起了业内众多先知人士的关注,纷纷来电来访交流。问的最多的是两个问题:医院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医疗器械的管理模式?多少钱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呢?本文从五个方面回答这些问题,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
    一、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服务模式一共有多少种?分别有哪些特点?

从目前呈现的形式看,市场上主要有七类医疗器械管理服务模式,分别是:A.全托管式;B.技术托管;C.项目托管;D.维修托管;E.派驻收费工程师;F.派驻免费工程师;G.自管+买保+散修。

这里先明确一个概念,严格意义上讲维修只是设备管理的一个环节,但许多医院,特别是中小型医院,他们把维修当成了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或全部环节,好像医疗设备管理就等于医疗设备维修,这个是非常错误的认知!设备管理科学地讲包含:到货验收、入库登记、人员培训、日常巡检、计量质控、定期保养、备品管理、效益分析、故障维修、预警召回、报废处理等全流程、全维度管理。本文考虑大多数人的思维,故把仅维修也算做了管理模式。

A.全托管式,是指医院医疗器械整体承包托管给一个企业来管理服务的模式,企业要派驻管理、信息、工程人员到医院,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、高效地服务设备。优点是医院省心省时省钱,性价比高;不足是不适合特别大的或特别小的医院,最适合中型医院。

B.技术托管,是指医院委托一家企业派技术人员驻院负责本院的设备技术检测、安装,而自己负责零配件采购的模式,说白点就是向一家公司购买了技术。优点是省时省力,不足是不省心也不省钱。

C.项目托管,也叫项目买保,是指医院把某一类设备以买保险的形式进行维修管理。优点是省心省力省钱,不足是有些设备无法实施。

D.维修托管,这是一个以维修为内容对医院全部设备进行服务的方式,即全院的设备委托一家企业进行维修。优点是省时省力短期省钱,不足是对设备缺乏深度服务,对机器寿命有影响,医院在其他环节还得费心不少。

E.派驻收费工程师,这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,相当于医院从公司租了一些工程人员。优点是劳动关系简单,但对设备管理而言,和医院自己养人差不多。

F.派驻免费工程师,这个模式更潮而且广东地区也有试行,但结果是非常不理想!用马云的话说是“免费是最贵的模式!”打个简单的类比,相当于“免费香港游” !你想公司为啥要免费呢?人员工资从哪里赚回来呢?所以这是笔者认为最差的模式,相当于一个坑,除了吵架没有任何好处。

G.医院自管+买保+散修,这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形式,也正是因为这个形式无法支撑全部医院设备管理的发展,所以需要改革。这个模式的结构是自我管理为主,加上购买一些大型设备的保修,再加上一些中小设备的散修。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模式,结果是该花的都花了,该省的都没省。实际上这是一个“病态”的模式,只适合规模大的医院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?请看第二部份。

二、国内医院共有多少类别,他们的设备管理状况是怎样的?

    国内医院大致分为三类:一类是大型的三甲医院,二类是三乙二甲等中型医院,三类是乡镇类小医院。所有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都是套仿,小医院套仿中型医院,中型医院套仿大医院,最后基本是北上广大医院怎么做,其他医院就怎么做。北上广大医院基本都采用“医院自管+买保+散修”,全国的医院基本都是采用这个模式了!那么问题来了:不同尺寸的脚穿了同样型号的鞋子,不同身材的人穿上同样款式的旗袍,于是变成了“邯郸学步”“东施效颦”!

我国大医院为什么要用这套模式呢?答案是这套模式相当符合大医院的设备管理模式。

中国大医院的特点是设备多、有钱、每年采购量很大,而且采购品牌大,型号集中。于是医院对设备的管理基本结构是:能买保的设备尽量买保,因为有钱;没买保的个别坏了的机器慢慢找原厂或第三方谈价,因为设备多,坏几台也能应付临床应用。厂家为了把新设备卖到医院,经常给医院免费修机器,或者厂家销售代理干脆给医院延长免费保修期,以获取以后销售业务。于是国内大医院医疗器械售后服务成本直接支出并不高,平均占设备资产总额1.5%左右,特大型医院更是低于1%。品牌大、型号集中也是低成本要素。

但国内的中型医院情况就不一样了,第一设备不多;第二钱不多;第三采购量不大;第四品牌、型号太杂。根本无法复制大医院的管理模式与手段!形成了设备增长速度很快与管理维护人员不足的典型矛盾,结果是中型医院的设备维保直接支出占设备资产总额的4%左右,含人工及设备停机成本会更高,在6%左右甚至8%。实际上国外发达国家设备维保占比也是6%左右,他们人工成本高,所以社会化管理服务如果做得好,4%以内是合理的。

有人说三甲医院人员水平高,二甲医院人员水平低,这绝对是歪理斜说。根本原因是自身规模小,得不到厂家、经销商的更多支持!不信你把那些牛B三甲医院管理人员放一个到二甲医院试试,然并卵!

至于更小的镇级医院就是另外一个场景了:设备少,病人更少,于是一年十来万搞掂。对设备管理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,采用一些简单省钱的模式较为合适。

综上所言,大医院可以继续蹂躏厂家,中型医院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管理,小医院选择简单省钱模式。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具体怎么匹配更科学呢,请看第三部份。

三、不同等级医院选择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诉求是什么?怎样匹配才科学?

对于大医院来讲,主要诉求是保证开机率。因为病人太多等不起,医院不怕花钱,用钱买保障。加上大医院管理水平相对高,管理机构、人员、设施相对配套,于是大医院采用传统的“医院自管+买保+散修”是一个不错的模式。

对于小医院来说,主要诉求是省钱。管理要求也不高,能把基本问题解决即可,于是选择“项目托管”或“派驻收费工程师”都可以。

对于中型医院来讲,主要诉求是既要增加开机率又要省钱。病人在增加,所以要保证开机率;但收费标准又不高,收入总额增加不快,所以设备维保要省钱;特别是购买的设备品牌中等、型号较杂,机器故障率不低;加之操作使用人员水平有限,本来就一般的设备又不太会用,问题就更多了!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机构不健全、信息化水平较低、工程人员较少、设备日常的检测、保养、新进使用人员培训等不到位,机器使用成本就加大了!最好选择“全托管式”,其次选择“技术托管”或“项目托管”。因为只有全托管式,才能真正地、彻底地解决了医院的问题。正如多得公司的广告“单次维修时,维修商是盼医院设备天天坏。托管服务后,服务商盼医院设备永远不坏。”